您当前的位置:k66凯时-凯时尊龙官网app > 青春娄底 > 娄底印象
下载新娄底app
家父李桂生,字谟述。自幼跟随先祖以渔舟为家,靠捕鱼为生。直到年近三十,经人介绍与家母结婚后分家单过。家父虽没读过书,但头脑灵活且能吃苦。几年下来手头有了一些积蓄,又找亲友借了几十块光洋。于上世纪四十年代末,建造了一艘可载近30吨的“秋舶子”,开始了自己的发财梦……
1948年春夏之交的时节,家父装茶叶去益阳。请了4名水手,从城启航,一路顺风顺水,只三四天时间就平安抵达益阳,这趟生意很顺畅。更令人欣喜的是,刚卸完茶叶就有80箩筐官盐要运新化县城,其运费为30元。家父心想反正要返航,能顺便带点货回去也是件好事,于是满口应承了。
返航是逆流而上,一艘载重30来吨的“秋舶子”,显然单靠自己一条船的人力,要上急流险滩是很困难的。好在船帮有个联帮互助的规矩——先到的船会停在急流险滩的下游等待其它船的到来。当有了三条船以上时,大家会自觉地齐心协力把船逐一拉上滩。一来体现了梅山先人的协作精神;二来为船主省下了请临工拉纤的费用,降低了运输成本。先前船帮的这一互助规矩,到今天也是很值得称颂的。
如此晓行夜宿半个来月,船行到大洋江时,一水手对家父说,“李老板,是不是要搞点盐放菜呷?”他的意思很明显,船上装了80箩筐食盐,要不弄点就太错过好机会了。
经水手这么一提起,家父便取来船上盛盐用的竹筒子,右手抄了个小汤勺,在盐面上小心翼翼地刮着,好半天才刮了不到二两食盐。
“哎呀!李老板你也太胆小,还是让我来吧!”
水手说完跑到内舱,拿来一只木脚盆和一把炒菜用的铲勺,对着每只盐箩的两边各铲了一大勺,八十箩整整铲了160勺食盐。一勺就算半斤就足足铲出了80斤呢。
家父所带运的80箩筐官盐,每筐盐上盖了一个约有五寸见方的“灰印”作标记。经水手这么一铲,“灰印”两边各现出碗口大的坑。
“这样子,能交得了差吗?”家父脸色铁青。
“我保你没事。”水手很有把握。
船行到新化大码头时,天下起了毛毛细雨。
停船后,家父打发另一水手去盐行报信,让他们来验货。可内心却忐忑着,这么大的两个坑怎么瞒得过去呢?那铲盐的水手却无事一般靠在椅上抽烟。
“卸货!”报信的水手老远就大声喊道。
“哦呵。”只见那铲盐的水手应声放下烟袋,与另两名水手高高抬起一只盐箩筐后往船梁上重重一顿……说来真怪,那“灰印”两边的大坑奇迹般不见了,而“灰印”从中间裂开一条足有半寸来宽的大缝。如此不到一顿饭的功夫就卸完了。货主开始称了几箩,不但没短秤,反而每箩出了半斤多的。便说,“李老板装的货不用过秤了。”
事后,家父才知,出秤是雨天盐回润的缘故,这回真是大长见识了。(编辑/廖小红)
责任编辑:姜友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