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当前的位置:k66凯时-凯时尊龙官网app > 文坛艺苑 > 梅山文化
下载新娄底app
“娄底有两座富矿,一是丰富的煤炭资源,二是深厚的文化底蕴。娄底的发展,过去主要是挖煤炭,现在主要是挖文化,要加强顶层设计,推进三次产业融合”,市长用比“原住民”更深情的“娄底心”品读和珍视娄底文化,一再强调“文化立市”。当我们也现世浮华中静下心来,去探寻这片土地的神奇,会发现娄底作为湘中地区的主板,因得天独厚的地理区位和历史机缘,成为了多元文化交汇点,成就着“湘军出湘中”的传奇。文化自信是市域崛起的根基,文化魅力是产业提振的劲翅,富厚娄底迎来了20岁青春年华,迎来了砥砺奋进的伟大新时代,必将立足湘中、放眼全球,顺势而为,再创辉煌!
地灵人杰古龙城
湘中,志山以龙山为宗,志川以涟水为主。这片神奇的土地,分分合合两千年,汉置连道县,因治所于龙山之麓而称龙城。后被划入湘乡、邵阳、安化、新化等郡县,分属长沙府、宝庆府、益阳府。新中国成立后,湘中之中被设为涟源地区,因涟水之源而名,后更变为娄底市,相传为娄氐双星辉映之福地,娄言聚众兴业、氐为万物归至。无论分合更改、无论时光留逝,龙山熊山的巍峨、资水涟水的与日俱增,区划的分合变迁反而成就了文明的宽厚与开化。这里山水俊秀、物产丰盈、民风质朴,大美之间洋溢绵绵神韵,如神州的缩影,演绎着中华民族的生生不息,见证着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。
《湘乡县志》载:湘之山以龙山为最大,高峰矗立,环湘两百里,外望之,如阵云浮碧,因山体庞大浑厚,山势高峻挺拔,山形伸展如龙而得名;西汉置连道县,属长沙国,治所杨家滩,倚龙山,曰龙城;涟水出连道县西……控引众流,合成一溪,经杨家滩、湘乡县,东入于湘;湘勇奋起,文武士绅,威树功名,忠节义勇,于斯为盛。
《宝庆府志》载:邵境之山,惟龙山最大,而高等衡岳,其顶名岳平,为潇湘十二景之一;唐时孙真人修炼于此,著《千金方》,民建小庙祀之;宋时建药王殿,石墙铁瓦,千余年来,香火不断;清时文正公题匾“湘南孕育”。
《志》载:千年古邑,广袤数百里,山川明秀,气候清淑,民俗简朴,尚气贵信;梅山,新化地也,汉代的梅鋗之家林;大熊山,在县治一百里,黄帝亲自登临。
《安化县志》载:蓝田市在常安,地接新邵界,连湘乡,溪环绶带,岫列锦屏,两岸闾阎扑地,楼阁凌宵,商客骚人,往来云集;张栻游学于此,称此地宜蓝,其后果然蓼蓝遍野,因而得名;县丞赵尺璧题诗《蓝田市》:“采蓝欣得地,种玉古蓝田。翠霭双桥外,青纡十亩边。天高云簇锦,雨霁竹和烟。在昔南轩语,菑畲不浪传”。
交融共生孕神韵
山水湖南、人文湘楚。炎皇茶陵、蚩尤梅山、舜葬九嶷,奠定了湖南的神奇。楚人本来就是炎黄帝部族在长江流域长期融合的后裔。湖湘文化作为南北方文化交合的结晶,是黄河文明与长江文明融汇的典范,享有“道南正脉、潇湘洙泗”之盛誉,传承了中原文化的“儒雅理性、忠君爱国、格物致知”的优秀气质,传承了南方稻作民族“勤俭创业、自强不息、质朴淳厚”的鲜明品质,也在周敦颐、王夫之、胡安国、张栻等先贤的耕耘下,树立起“知行合一、经世致用、兼容共生”的独特理念。其实,湖湘文化还有一个源于湘中的隐性基因——纯朴坚毅、吃苦耐劳、血性明强,并以此为中华文明注入了精睿阳刚之气。
历史长河的冲湮,不断打磨文化成长中的锐气。在湖南中部,却有着坚不可摧的“硬核”,源源不断地为湖湘文化输入精锐内力。大熊葬战神、资水入洞庭。“梅山”由“芈山”音转而来,指芈姓熊氏居住之地。这里古老而神秘、刚毅而豁达、勇猛而纯朴,作为蚩尤故里而被视为九黎百越之祖山。梅山古峒地形复杂,易守难攻,人民自给自足,俨若世外桃源。梅山文化以梅山道为内核、以紫鹊界梯田为见证,是南方文化与长江流域稻作文明的精华,因湘中的富厚得以护佑、集聚和传承,长久保持着“南蛮”的个性;又因湘中的中和而与湖湘文化交融相生,互为促进。梅山骄子邓显鹤,心系楚南文献者三十年,编撰《楚宝》、《船山遗书》等巨著,湘学复兴之导师,其学术思想对曾国藩、毛泽东都有着深刻影响。这让湘中作为湖湘地域与文化中极,更以“湘南孕育”而成为湖湘血性的紫河车。
《宋史·蛮夷传》载:“梅山峒蛮,旧不与中国通。其地东接潭,南接邵,其西则辰,其北则鼎澧,而梅山居其中”。北宋熙宁五年(1072年)“梅山蛮”归化后置新化县,取“王化之新地”之意,一年后分析出安化县。从此梅山文化与湖湘文化的融合进一步深化,梅山峒民也拓宽了发展空间,遍及巴渝、云贵以及东南亚。
湘中的交融揉合,特别是梅山在湖湘学派妊娠期的“通化”,让湖湘文化在引中原之忠义、承南方之仁和,并蓄梅山之精锐,保持着亦儒亦道、崇文尚武的神秘基因——这正是湖南人有勇有谋、敢做敢当的血性之源;也正因如此,湖南人是用中华文化的精髓铭镌着中国近现代史。
睿智忠勇铸湘军
无湘不成军,湘军出湘中。涟水东流,如湖湘命蒂,萦绕湘中,聚天地之灵气、汇四方之精微。在以涟水为主轴、以水府为中心的方圆百里内,诞生了中兴名相曾国藩、新中国伟大领袖毛泽东,辛亥群英谭人凤、李燮和等,涌现了魏源、罗辀重、陈正湘、成仿吾、蔡和森、梁祗六、李聚奎等彪炳史册的仁人志士,涌现了秋瑾、唐群英、向警予、蔡畅等中华女杰。他们以非凡的雄才大略和卓越贡献深远影响着中国近现代史;当代也在学界、军界、商界、学术界、慈善界涌现了大批国家栋梁和时代精英。
蚩尤故里、湘军源地,拥有强国富民、影响世界的神秘力量。这股神秘力量是中华民族仁善乡情与忠义血性,在湘中在湖湘文化中的千年沉淀和传承,在湘军精神中得以凝聚和彰显,成为国家力量之中坚。湘军在曾国藩、罗泽南的统领下,以“吃得苦、霸得蛮”的湘中乡民为主力,以“结硬寨、打騃仗”之毅勇平定太平天国运动,以“自力更生、自发图强”之精锐推进洋务自强运动,中兴社稷于内忧外患,开启了中国近代工业革命、教育革新之先河,开创了民族经济开放发展、军民产业融合发展之滥觞。毛泽东同为涟河儿子,师从罗元鲲先生,曾到涟源伏口游学,更深受邓显鹤、曾国藩的影响。正是湘中人文神韵的哺育,让他领导党和革命群众,成就了推翻三座大山、重建清明盛世的丰功伟绩。
僻远乡村乡民之所以能成就如此惊天动地的传奇——源于湘中盆地山青水秀、中和仁厚,及因此而拥有的天设地造;源于湘中地区文化交融的包容并蓄、相得益彰,及由此所孕育的大智大勇;源于湘中人民万众一心的紧密团结、生死与共,及由此所凝聚的精诚血性!
龙城湘军靖国魂
湘中之忠厚血诚,在于敢为天下先、在于功成而弗居。湘军中兴社稷而又激流勇退,在国家危亡之际又能挺身而出。抗战期间,更在湘中本土铭刻下永恒的红色记忆。
1938年日寇攻占武汉,长沙全城疏散。安化蓝田(现涟源)地处湘中盆地,外有峰峦叠嶂,内如世外桃源,各学府纷纷迁往,三面围城而无所畏惧。蓝田一度成为中南地区文教中心,以“小南京”之称蜚声全国,先后来蓝田任教、求学者超过5万人。朱镕基总理曾在此留下光辉足迹。郭沫若等受国民政府军委政治部令此建立“蓝田抗日宣传基站”,徐特立等革命家在此建立中共蓝田特别支部。教育、出版、通信等行业也迅速发展,仅在此出版的知名抗战和学术报刊就达30多种。国家教育部在此创建国立师范学院,选址湘军名将后人、辛亥元勋李燮和所建的李园。首任校长廖世承称“安化蓝田李园”,有“安定文化、青出于蓝、桃李天下”之意,寄托“文化强邦、育人救国”之夙愿。李园无偿供国师使用,中文系主任、国学大师钱基博教授深怀感慨地写道:“唯将军敬教劝学,让宅以居……而后学院得以缔造……乡风慕义,多士景从,以宏国家之作育,而成抗战之楷模”。
国师作为中国第一所师范教育专门高等院校,名列抗战时期全国十大名校之列,汇聚了200余位学者名师,培育了来自13个省的5000余位英才。国师图书馆钱钟书先生的多方筹措下,藏书几乎囊括了中华全部典藏,如《四部丛刊》、《古今图书集成》、明清名家诗集刻本等,为师生建立起知识的海洋,更让中华文化珍品得以妥善保存。钱基博先生以“河山诚大好,衡岳陵,湘水清,匡庐秀,赣流长,钟南州灵淑之谓材……”,称颂当时名师、英才济济一堂的盛况。
龙山绵延、熊山莽莽,涟河悠扬、资水浩浩;双峰对峙,两派交流。这里的神奇,源于青山与绿水的交融、东部与西部的对接、文化与武艺的交合、理性与血性的兼容、湖湘文明与梅山神韵的叠加。钱钟书先生从“小蓝京”的多元交织中获得灵感,著作了中国现代文学经典《围城》,以小知识分子在西学与国学的碰撞、惰性与理性的撕扯、现实与理想的割裂中无法摆脱的纠结和焦躁,把民族觉醒前夜的梦魇写得淋漓尽致;并以无声胜有声的结尾,在无形之中激励全民族从“小我小人生”中超脱出来,勇往追求“大我大格局”。
围城内是知识青年在乱世红尘中的无辜无助无奈,围城外是湘中地区在精忠报国中的大智大勇大爱。与之同步演绎的是湖湘儿女护佑国魂民魄之壮丽史诗,是中华赤子兴教救国的交响曲。武汉失守后,湖南便成了抗日前线,成为全中国抗日救亡规模最大、声威最壮、持续时间最久的省份之一。全省210万参军,10余万湘籍官兵为国捐躯。22次抗日大会战有6次在湖南,包括长沙会战、常德会战、衡阳会战等震惊中外的浴血之役,共歼敌21万。1945年4月至6月的湘西会战,击毙日寇12498名、伤23307名,成为抗日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,被当时的《纽约时报》誉为“中日战争之转折点”。其时日寇纠兵8万进犯湘中,钱基博先生不为所动,自谓“非寇退危解,不赴院召”;梁祗六将军东踞蓝田、西征洋溪,歼寇6000,打赢了抗日决胜之战,促进了两个月后的“芷江受降”。
龙城湘军,不再是一方一隅的固有的荣耀,而是中华民族顺天应人、和谐共生理念的写照,是中华民族自立自强、英勇奋斗精神的见证——属于湘中的仍然是那纯朴民风与忠义血性。诚如钱基博先生所言:“张皇湖南,而不为湖南,为天下;诵说先贤,而不为先贤,为今人”。国立师范的孕育与教育救国的绥靖,更让湘中成为中华现代文明的摇篮,将湖湘血性张皇为中华锐气。
变革求胜立新功
湘军源地,血性长存,在当代体现为乡土相依、血脉相连、重义趋利、互助反哺的“族群经济”现象。涟源百货、新化文印、双峰不锈钢等特色产业,三一、五江、大汉等民族企业,都折射出实业湘军以亲情、乡情、友情为纽带,自发推动专业化、网络化、集群化经营的营商智慧。族群经济模式依托“乡情基壤、同根关联、精诚互助”自然机理,构建非常稳固的共生体系,形成极具地域特色极具开拓能力的产业集群。在全球化大竞争、信息化大重组中,由共生族群与产业链群、互联网络融铸而成的链群经济,将是民族企业乃至中国经济推动历史性转型、应对全球化浪潮的内力所在。
毅勇湘军,先行天下;实业湘军,复兴中华!龙城湘中正处“一带一部”之中轴,新湘军兴实业,是历史赋予湘中人民的责任,是时代赐予湘中大地的契机。今日梅山更作为九黎百越的精神家园,成为了“一带一部”的文化纽带,成为了“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”的血脉情缘。第五届娄商大会以“聚力创新创业”为主题,探讨娄商创业创新和变革求胜之路,期待广大娄商做有“世界眼光、中国高度、娄底情怀”的优秀企业家,唱响“共育创新、共推创新、共享创新”的时代主旋律。
二十而华、三十而立,富厚娄底迎来最关键的十年。当倚仗“蚩尤故里、湘军源地”的独特地域品牌与历史文化,立足湘中、面向全省全国全球,以娄商为先锋、以新湘军为主力,自觉开展实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行动,孕育实业新湘军、发展新经济,从更高层次打造新时代双创高地,以更大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,建设新湖南,建功新时代!
责任编辑:袁润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