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当前的位置:k66凯时-凯时尊龙官网app > 青春娄底 > 娄底印象
下载新娄底app
娄底,充满活力的青春之城!
刚刚竣工的娄底体育中心,为这句话增添了精彩的注脚。
娄底城东,涟水河畔,五年前还是一片穷乡僻壤。短短几年,一座现代化的体育中心横空出世。这座占地千余亩,投资7个亿的现代化体育中心,给娄底这座年轻的城市又增添了一张亮丽的名片,也成为了湖南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史上新的坐标。
再过3年,湖南省第十二届运动会就将在这里隆重举行。
几年前,当娄底市委、市政府提出建设现代化体育中心的设想时,许多人都认为这是不切实际的梦想。而今,梦想成真,回头凝望,是什么成就了娄底人的梦?娄底体育中心的建设,除了带给我们一片现代化场馆外,还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更加珍贵的东西?
带出了一种精神
娄底,是湖南最年轻的地级市。
2006年,当娄底市委市政府决定启动娄底体育中心建设的时候,娄底的经济总量还排在全省第十位以后,财政收入不及省内最发达的一个县。要在这样一个地方,建设一座地标性的体育中心,为市民创造一个幸福园地,想法很好,钱从何来?
在远大理想与现实的落差之间,大家激情满怀而又脚下徘徊。让谁来接这一任务?
娄底市委、市政府细细筛选,领导们不约而同地把目光集中到了李正华身上。除了他爽朗明快、坦诚务实的性格和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之外,更主要的,可能源自于他丰富的项目建设经验:上世纪九十年代初,作为广播电视局局长,他几乎白手起家,紧紧依靠市委、市政府,团结全体同仁,千方百计,建起了全省一流的县市广播电视大楼,至今还是冷水江市的城市地标。
面对一片荒原,带着市委、市政府的嘱托,带着沉甸甸的任务,娄底市体育局的全体同志,开始了一场长达数年的鏖战。几年时间,大家不再是窗明几净的办公室的白领,而是把办公地点搬到了还是一片荒原的工地,租用老百姓的民房,就是大家的办公室。大家吃在工地,睡在工地。职工形象地说:“几年的建设过程中,体育局的干部职工,不是在工地,就是在去工地的路上。”
项目建设,最难的是拆迁问题,建设过程中,全体体育人坦荡襟怀,响亮提出“阳光政务”:大家分头出发,深入一百多个待迁家庭,每名干部职工都与腾地拆迁对象交朋友,在政策执行上确保公正公平。“一个政策管到底,一把尺子量到底。”尽管资金紧张,但搬迁补偿款一分不少到位,仅仅一年多时间,120多农户的搬迁安置全面完成,扎实做到了和谐拆迁。
大规模的项目建设,按照常规理解,难免有人为操作的灰色空间。但是,体育局的全体同志一心为公,自我约束,制定了严格的廉政制度,从一把手到普通员工概莫能外。一把手不直接管工程招标、不直接管财务,建设过程中重大决策全部必须集体决策,每笔资金的支出都要经过6到10道关卡,5万元以上支出必须经过市里的廉政特派员审批,主动接受纪检、监察、检察、审计、财政、建设等部门的全程监督,确保了每一分钱都用在建设上,使体育中心的建设,既成为全省安全文明施工示范工地,国家“aaa”示范工地,也成了重大工程项目建设的廉政建设净土。
为了目标,一往无前。几年间,在一心为公、艰苦创业,迎难而上的精神推动下,全体体育人严格落实市委市政府指示,流大汗,干大事,创大业,终于不负全市人民重托,留下了娄底体育建设史上的一座丰碑。
责任编辑:吴娜君